2010年10月23日

奥巴马接受《南方周末》专访 引发言论自由议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的四天国事访问前天结束了,但是美中两国有关言论自由的博弈还在进行。奥巴马离京前接受以敢言著称的广东媒体《南方周末》独家专访,还给该刊写信表达对自由媒体的支持。

  专访刊发昨天出版的《南方周末》,但是在官方干预下,报道内容在网上传播受到限制。网民能通过《南方周末》的网站,点开扫描成电子版的专访版面,此外其他网站的转帖非常少,或者打不开。《南方周末》也没有将访问放在其网站首页。

  奥巴马接受《南方周末》独家专访,昨天成为国内自由知识分子议论的话题。据了解,奥巴马是在美国驻华使馆建议下,点名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美国在奥巴马访华日期临近时才通知中国要求安排,中国外交部接着通知《南方周末》从广州总部派人上京专访奥巴马。

  从见报的稿件看,这个特别安排的专访在内容上并没有很大新意,也回避了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

  访谈主要显示奥巴马对中美合作的充分肯定。他说,外界将很快看到两国间广泛的战略关系,中美会在所有的问题上紧密合作,从气候变化到防止核扩散,从应对恐怖主义到世界贫困、粮食安全等等。”

  他表示,稳定和繁荣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也可以帮助确保亚洲的繁荣和稳定。唯一可能阻止上述积极性结果出现的是中美双方相互误解和错误推断,因此中美要进行经济对话、安全对话。

  这篇内容平稳的文章,却受到限制传播。有网民指出,奥巴马没有选择官方的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而独挑不时被官方批评的《南方周末》,这说明了奥巴马对中国新闻管制的批评,表现了美国对资讯自由的态度。

  奥巴马本次访华被普遍认为“温和”,甚至被批评为“过于忍让”,在人民币汇率、伊朗制裁、人权课题的表述上太温和。据美联社报道,中国这次未如过去一样,在美国总统访华前释放异见人士,反而在奥巴马在华期间加紧了对维权人士的监视与行动限制。

不过,谨慎的奥巴马也利用了正式会谈外的机会公开表达美国的立场:一是在上海与青年对话时批评网络审查制度,其次是接受《南方周末》专访。

  奥巴马前天还发给《南方周末》一封信,重申美国期待持续发展两国关系,又肯定该报对中国重要政策的分析。他说:“受良好教育的公民是一个高效政府的关键,而自由的媒体对于公民的见识贡献良多。”
 

http://www.zaobao.com/zg/zg091120_006.shtml

(2009-11-20)

● 韩咏红

北京特派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