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1日

为什么不喜欢于丹

我不喜欢于丹,但我承认从未见过有谁比于丹更能讲的。有许多研究《论语》的学者说,于丹不但能讲而且敢讲――《论语》没有完全读懂竟敢上"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

《论语》的原本和译本我都读过,但我对《论语》的理解程度并没有超过博导于丹,所以我不喜欢于丹倒不是因为她在讲《论语》时犯下的、据说是随处可见(闻)的知识性甚至是常识性错误,而是因为孔夫子的一句话――"巧言令色,鲜仁矣。"(见《论语・学而》)。读过《论语》的人都应该知道,孔老夫子是十分厌恶"用花语巧言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的人。从这个意义看,于丹讲《论语》本身就是一个幽默。

那么,于丹的演讲到底迷惑谁、又取悦谁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去买一本于丹的书,看看她是怎么说的。她说:"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困境和问题,把它说出来,在《论语》中找到一种朴素的化解方式,让人们的生活更自信,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这就是我讲《〈论语〉心得》的目的" 。"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和内心相连" 。"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去找到你内心的宁静"。

于丹的话乍一听很有道理,细一想问题就大了――她所宣扬的不就是鲁迅所批判的麻木、健忘、阿Q精神么?不就是犬儒思想和鸵鸟政策么?于丹为了让人们接受她的教导,时常现身说法,讲她自己是如何在遇到"困境和问题"时,"找到内心的宁静"并时时"幸福快乐"着的。其实,于丹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只不过是外出旅游时因困难估计不足而一时陷入的"困境", 是大学毕业工作分别在北京城郊而不在市区带来的"问题",而这些"困境和问题"在她那整齐而优美的语言渲染下,充满了浪漫和诗意,令人遐想甚至神往。

但现实远非如此的美妙有趣。如果于丹遇到居住的房屋被流氓半夜强拆、谋生的摊位被城管一脚踢翻,如果她是某些地方的乡村教师工资长期被拖欠、克扣,如果她的父兄沦为"黑窑工",如果她的孩子在汶川大地震中被"豆腐渣"教学楼……,如果于丹遇到了这样的"困境和问题",还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并"幸福快乐"着么?于丹当然不会遇到了这样的"困境和问题",因为她生来就比我等血统高贵――不但生在皇城长于皇城,而且还有一位曾担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的父亲(于廉,曾任万里秘书)。

笔者常想,一个高高在上的食利者手拿《论语》(中国版《圣经》),一脸的激情与崇高地向利益受损者以及被体制边缘化的人群布道,教导他们遇到不平、不公、不人道甚至不人性的事情时,应该闭上眼睛回归内心,这到底是儒家的入世还道家的出世,是圣言还是妖言?当知识精英与经济精英、政治经济抱成一团的时候,谁为草根讲话,谁又为百姓代言?

其实,我对于丹只是不喜欢而已,而对放言"老上访专业户,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 的北大教授孙东东,实在是无话可说。


http://blog.wxjy.com.cn/new/jslgx/archives/2009/20094231079.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