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6日

中共18大接班格局 美2006年预测习近平出任领导人

离十八大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围绕十八大的人事争夺现在已经成为媒体广泛关注的焦点。 但是,要分析中国高层政治的走向,离不开对中国高层政治运作规律的分析。
“禅让制”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在全党内形成长期的共识,确立下一代领导人的正式人选。 中共历史上第一次“禅让制”的实行就是江泽民向胡锦涛的权力移交,胡锦涛早在接班前十年就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掌管了党务大权。
从2003年一直到2006年,中共内部开始酝酿下一任总书记的人选。 这一时期,李克强将接任总书记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2005年,2006年期间许多外国领导人/前领导人(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频频造访辽宁与李克强会晤,就反映出当时连国际社会对李克强接班的预期都已经非常明确了。
第一个打破去东北访问惯例的是布什总统的特使,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他2006年9月,来华访问选择的第一站是杭州。 他抵达杭州的时间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处理陈良宇案件的时间几乎完全同时。 他专程到杭州与习近平会晤反映出美国高端中国研究的深刻,对中国政局洞察的敏锐。 我们无从知晓美国方面是否已经了解到关于陈良宇将会出事的蛛丝马迹,但是他当时拜会习近平的做法,显然说明他已经预测到习近平可能代替李克强成为新的领导人。 十七大闭幕后,中共高调宣布,2007年6月,在中央党校毕业典礼举行时,曾让400多位与会的省部级领导投票推荐新进入政治局的成员名单,称为“民主推荐政治局委员”,这一消息让一些媒体进行多重解读。 然而事实上,这个“民主推荐”的作用和意义是非常有限的。 这绝不是十七大人事的决定性因素,一些境外媒体说习近平能脱颖而出是在民主推荐中得票多,更是无稽之谈。 1997年的十五大上,习近平在中央候补委员选举得票敬陪末座,没有十年后就受到党内欢迎的道理。 陈良宇出生于1946年,按照现行制度到2017年的十九大上到退休年龄。 在2006年以前,一般认为,李克强一旦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则陈良宇会继任黄菊留下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空缺,并可能在2013年出任总理,如朱镕基当年的政治路径。 然而由于陈良宇案东窗事发,原来江、胡两大派系已经形成默契的政治格局被打破,胡提前打掉了未来的总理人选,势必江也不可能容忍胡定下的总书记人选顺利接班。 在新一代政治明星中,李克强、薄熙来的政治背景都是非常清晰的,胡、江在背后的影子非常明显,而这正是他们的软肋,任何一个人要想跳出来,都势必遭到对方政治势力的坚决抵制,于是最后十七大在面临总书记接班人难产的情况下,决定由习近平代替李克强,成为第一接班人选。
习近平被双方认为他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妥协对象。这是现在的接班格局形成的情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